美國對中俄的“離間計”難以奏效

時間:2021-06-23 俄羅斯




“拜普會”曲終人散。雖然雙方的會談涉及多個議題,但從各自的新聞發布會以及聯合聲明來看,只達成了讓雙方大使回到對方國家以及戰略穩定的有限共識。

 

對“拜普會”,北京最擔心的是華盛頓用俄來制中,普京在拜登軟硬兼施的“誘導”下慢慢偏離北京,乃至投奔華盛頓。因為誰都清楚,在華盛頓將北京作為頭號競爭對手的前提下,拜登見普京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離間”中俄,否則他似乎沒有必要在上台剛五個月就急著見他眼中的這位“劊子手”。在“拜普會”前,中國的專家和分析師們憂慮的也是俄羅斯很可能玩三角平衡術,在中美間進行投機,提醒北京注意莫斯科偏向華盛頓的動向。

 

美中俄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個大國和戰略玩家,它們組成的戰略三角關係不僅對它們自身,也對世界和平穩定起著重要作用。只要任何兩方結盟或者組成密切關係,對第三方而言將構成重大戰略壓力。正是基於此,人們很難理解美國在和中國對抗同時,亦與俄羅斯為敵。中俄能夠抱團,除了它們互相需要,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擠壓的結果。而華盛頓這樣做,是高估自己實力,認為可以同時對付中俄?還是美國內部政治尤其民主、共和兩黨惡鬥所致?反正在一些輿論看來,美國搞壞同俄羅斯的關係,是華盛頓的戰略失誤。

 

當然,美國的戰略界很早就有人看清這點。在特朗普上台前,傳說90多歲高齡的基辛格曾為他獻計——“聯俄制中”,可惜被民主黨人抓了通俄的小辮子以致特朗普不得不以反俄姿態來表明“清白”。基辛格這位冷戰大師的傑作——“聯中制蘇”,為當時處於兩面夾擊的中國解除了戰略困境,打開了中國通往繁榮和富強的改革開放大門,因此被北京稱做“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受到中國的尊崇。假如基辛格果真出了“聯俄制中”之計,可以看出這位戰略大師頭腦依然敏銳,因為時代確實變了,中國在這個三角關係中,從最弱的被美國作為工具使用的一方變成了戰略對手,和俄羅斯的角色進行了對調,後者如今要變成美國制衡中國的棋子。然而,也僅僅如此。如果真認為俄羅斯會配合美國充當遏制中國的工具,那其實對這個三角關係的本質還是沒有認清。

 

俄美矛盾根深蒂固

 

莫斯科在未來一段時期裡大概率不會幫華盛頓來對付北京,不是俄羅斯內部沒有親美力量,也不是普京本人不願意,甚至不取決於華盛頓給莫斯科多大“甜頭”,雖然這些因素會影響俄美和俄中關係;起決定作用的,是俄美關係的現狀和低信任度、雙方根深蒂固的結構性矛盾以及中俄關係的互為需求,除非將來中國威脅到俄羅斯的利益。

 

俄美當下矛盾是雙方幾十年日積月累的結果,重建互信不是短期內能夠做到的,悲觀地說,甚至在可見之將來也無法改善。兩國的交惡歷史和互不信任比中美更長遠,可以追溯到二戰,整個冷戰時期,美蘇競逐天下,要互相埋葬對方。冷戰結束後,葉利欽當政的頭兩、三年,俄美有一段蜜月期,此後逐漸變冷,雙方關係時好時壞,原因就在於美國違背了蘇聯劇變時許下的不對俄羅斯東擴的承諾。時至今日,原屬蘇聯集團的東歐國家絕大多數都已加入了北約和歐盟,當初從蘇聯分離出去的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和歐盟的也不少,沒有加入的,除白俄羅斯外,也和莫斯科若即若離,如今烏克蘭又和俄羅斯扛上了。可以說,美國通過北約,對俄羅斯步步緊逼,已到家門口,過去的緩衝帶沒有了,這對莫斯科是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而美國之所以不斷東擴,對莫斯科形成包圍之勢,原因在於,儘管蘇聯帝國的垮台極大削弱了俄羅斯的實力,然而它畢竟地緣廣大,還擁有幾千枚核彈頭,軍事實力依然強大,這對歐洲構成了現實威脅。華盛頓不能不替它的歐洲盟友解除這個後顧之憂。故而拜登這次北約之行,法國不同意北約把矛頭對準中國,法國代表的是歐洲多數國家的意見。特別是普京長期執政,對反對派的打壓和對美國選舉的干預,以及俄羅斯這些年民主的倒退,都讓美國對俄羅斯不放心。

 

俄美在地緣政治上的對立和華盛頓長期對莫斯科的戰略打壓以及制裁,要俄民眾信任美國,也非常困難,普京多年的高民意支持就說明了這點。同樣,在美國國內,也存在一股不信任莫斯科的力量,認為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千方百計要破壞美國民主,拜登前期將俄視為美國敵人是有民意基礎的。儘管華盛頓現在意識到需要改善同莫斯科的關係來拉近同俄距離,但恐怕也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做,動作過大很可能會引發國內反俄民意的反彈。

 

基辛格“聯中制蘇”戰略能夠成功的最本質因素,是彼時的蘇聯乃美中共同的敵人,蘇聯的擴張讓兩國都感受到了安全的壓力和威脅。上世紀70年代初,在國際關係上,蘇聯處於進攻狀態,美國因為深陷越戰而處於守勢。中蘇則因爭奪國際共運的領導權以及中國的極左導致盟邦關係破裂,一度更惡化到兵戎相見,中國承受蘇聯極大的戰略壓力。因此當華盛頓向北京遞上橄欖枝,共同抗蘇,正可謂一拍即合。但如今中國不是俄美的共同敵人,相反,美國是中俄的共同對手,而中俄關係用普京的話說,處於歷史最高水平。這種情況下,即使華盛頓放鬆對莫斯科的打壓,甚至完全取消制裁,兩國關係恢復正常,莫斯科能做到的,最多是不和北京抱團,而不可能像當年的中國一樣,在戰略上配合美國去對付蘇聯,而搞壞同中國的關係。中俄有漫長的邊界線,它還需要來自中國的投資和大宗商品的採購,為了美國而讓中國不高興,對莫斯科並非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

 

俄不會主動削弱中俄關係

 

就中俄關係而言,當普京說兩國處於歷史最高水平,這話同時也暗示兩國關係已達邊際最大化,不可能再好,那麼接下來,就可能是掉頭向下。炒過股票的人都清楚,當一支股票創歷史新高後,短期內再創新高的可能性很低,大概率它要下跌,這就是所謂“右側交易”。向下有兩種,一種是垂直下跌,這一般比較慘烈,多半是公司有壞消息傳出;一種是緩慢下跌,進入一個漫長的盤整期。以此來比擬中俄,目前兩國沒有壞消息放出,所以它可能的走勢是慢慢地下降,而不是驟然轉壞。那麼會不會通過一段時間的下降,最後跌到谷底?對緩跌的股票,這種情形不多。兩國關係雖然類似於股票交易,但畢竟兩者不能相等,股票人為操縱的空間很大,國家關係雖然也是由人來操作的,但它也被雙方的結構因素牽制,當這些結構因素的變化沒有到一個臨界點,它不可能由一個高點突然下跌,或者經過一段時間的緩跌而到谷底。換言之,它新的底部必然比原來的底部要抬高。

 



一些人認為,鑒於俄羅斯歷史上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當俄弱中強,俄羅斯擔心中國會提出領土歸還的要求,這將引起兩國的領土摩擦;此外,由於俄羅斯人口不多土地廣袤,特別是在西伯利亞,現在有大量的中國人湧入開墾,最後很可能這些中國人賴著不走。俄羅斯國內確實有這種聲音,很多俄民眾擔心中國通過此種方式把西伯利亞奪去,俄羅斯將會淪為中國的附庸。但至少從北京方面來看,它現在還沒有這種想法。中俄雖然邊界線很長,但早已勘定了邊界,雙方在法律上已經不存在邊界糾紛。中國民間確實存在要回西伯利亞的呼聲,可若北京真向莫斯科提出這個訴求,必然會引起周邊國家的震動,因為歷史上朝鮮半島、越南、緬甸等都曾臣屬於中國或者被中國直接統治,所以除非中國的力量比現在的美國還強,否則北京不可能出此下策。何況,當下也不是拼領土大小的時代,在中美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之時,北京不會在領土議題上讓莫斯科無端猜忌,心生間隙。故領土和西伯利亞的屯墾問題,不可能成為中俄關係由好轉壞的導火索。

 

中俄當然在涉及雙邊和多邊關係的許多具體問題上會有分歧,但這都是正常的現象。未來有可能導致兩國戰略裂痕的,是雙方對中俄關係以及諸如在上合組織的主導權之爭。蘇聯時代,中國力量弱小,長期是俄主中從,如今的趨勢總體是中強俄弱,但俄羅斯還擁有軍事優勢,莫斯科也明白這種狀況,所以主導權在慢慢地往北京轉移。但北京知道這個問題的敏感,因此在雙邊關係和中俄建立的國際組織中,也在形式上營造雙方共同主導的印象,給足莫斯科面子。俄羅斯今後會很好地利用拜登政府這次發出的“離間”信息,試圖掌握中俄關係更大的主導權,也使得自己在中美間有更大的挪騰空間,獲得更多利益,但也僅此而已,不會主動去削弱中俄關係,幫美打擊中國。因為它清楚,如果中國在美國和西方圍剿下倒下,下一個被收拾的就是它,而有中國在前面頂著,它安全得多。

 

所以莫斯科不會愚蠢地鑽進拜登政府設下的離間圈套。北京也懂得這點。



(作者是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