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7-16 歐洲
(© AP - Susan Walsh攝影)
默克爾總理即將為其權力之路畫上句號——雖不圓滿但也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這位當了16年總理的德國“鐵娘子”,15日訪美並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這場充滿告別意味的“拜默會”,默克爾將“民主價值火炬”交給拜登。
2016年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奧巴馬對特朗普的民粹主義充滿憂慮,在其最後的訪歐之旅中,他把默克爾視為民主世界的新旗手,並將“民主價值的火炬”交給默克爾。其實,特朗普的民粹主義比預想得更糟,美西關係變得異常緊張,特朗普和默克爾的關係更是差到極點。2017年3月中旬,默克爾到訪美國,特朗普拒絕和默克爾握手,場面十分尷尬。特朗普執政時期,大西洋兩岸關係有了鴻溝,民主世界一盤散沙。特朗普玩“美國優先”,英國玩“脫歐遊戲”,法國搶風頭,默克爾陷入難民政策後遺症困擾……所以,默克爾並未完成奧巴馬交給的使命。
這意味著,民主世界離開了美國這個江湖總舵,是會亂成一團的。
拜登入主白宮,特朗普時代翻頁,拜登宣示“美國回來”,民主世界“江湖一統”。西方世界裂痕猶在,但價值觀是黏合劑。在此情勢下,即將走下政壇的默克爾將“民主價值火炬”交給拜登,自是多種意涵交織。“民主價值火炬”是抽象的,當年奧巴馬所托,既有人走茶涼的政治悲哀,也有對政治對手的疑懼,更有對默克爾的期許。這種西方民主價值為內涵的國際主義,也蘊含著西方世界面對世界大變局的深度焦慮。
默克爾是清醒的,德國也有自知之明,當年的西方世界,美國才是當仁不讓的盟主。既然拜登宣示“美國回來”,重新拱其為“民主價值火炬”手,符合西方世界的意識形態邏輯。當然,交棒是不能說的,“火炬”也是抽象虛擬的。拜登顛覆特朗普回歸傳統,默克爾樂得將拜登視為民主世界共主。
政治家不僅要講價值觀,更要談現實利益。拜登把價值觀講得震天響,無非是結盟西方壯大反華力量,不讓中國超越美國。默克爾更是現實主義政治家,此番訪美可不僅僅是交還“民主價值火炬”,和拜登深化私人感情,也要發出德國的聲音,維護德國的利益,為“後默克爾時代”的美德關係明晰方向。
美德兩國存在利益交集,如抗擊新冠疫情、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繁榮、保障基於共同價值觀的全球安全等等。兩國之間更有分歧,默克爾習慣發出符合德國利益但讓美國刺耳的呐喊。武斷顢頇的特朗普是直接回懟,圓滑世故的拜登如何應對呢?
困擾兩國關係的“北溪2號”天然氣專案,涉及到美俄、美德、美俄烏、美歐一系列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美國最為擔憂的是,這一工程強化了歐洲大陸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損害了美國的能源利益,使俄羅斯對烏克蘭和中東歐國家有了能源遏制的利器。儘管美國不爽且實施制裁,但工程已經接近尾聲。考慮到美德關係,拜登總統也只能敗下陣來——承認制裁無意義。當然,默克爾還是要作出政治承諾——這一項目不是對烏克蘭管道的替代而是補充。不過如此承諾毫無意義。美德俄三國演義中,德國笑到了最後,儘管得罪了美國、烏克蘭和大部分歐洲國家,但也凸顯默克爾德國利益至上的現實主義特點。
消化特朗普時代的關稅戰負遺產也是美德困擾,如美國對歐盟的鋼鋁懲罰性關稅,歐盟報復美國的威士忌、牛仔褲、果汁、哈雷摩托車關稅等。不過,這已是美歐之間的“人民內部矛盾”,默克爾也未必急著要標準答案。
全球關注的還是“拜普會”對華立場。拜登自然要把默克爾變成最堅定的反華盟友,而且要在聯合記者會上讓默克爾公開發出反華聲音。從白宮實錄看,默克爾的確配合拜登發出對抗中國“反民主行動”,但默克爾也談到了和中國“競爭與合作”。在對華關係上,雙方存在溫差。默克爾並未改變既有對華立場,政治的歸政治經濟的歸經濟。
默克爾訪美,或是其德國總理任內的最後一次。從其表現看,默克爾向拜登交還了“民主價值火炬”,承認美國的盟主地位。然而,在政治之外德國保持了自主性,收住了本國利益底線。
(作者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