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趕上反華好時代?

時間:2021-10-04 亞太


(圖片來源:美聯社)

 

自民黨總裁之爭落下帷幕。9月29日,日本前外務大臣、自民黨前政調會長岸田文雄當選自民黨新任總裁。10月4日,繼在日本臨時國會眾議院首相指名選舉中獲得過半票數後,岸田文雄在參議院首相指名選舉中得票數也過半,當選日本第100任首相,並隨即組建新內閣。岸田文雄曾被媒體視為“鴿派”,日本政媒普遍認為此人領導力較弱,但善於察言觀色和協調。據信岸田文雄在黨內的勝出,是傳統“派閥”政治博弈和少壯派倒逼的結果。他當選自民黨總裁,具有權力平衡和政治過渡色彩,實際上難得內政外交自主,其言與行都受到背後大佬的掣肘。隨著岸田文雄出任日本新首相,中美日大三角關係將發生新變化,中日關係也迎來變局。

 

拜登時代的對華路線相當清晰,美國重點經略的是印太區域,兩大地緣政治支撐點一個是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一個是美英澳三國聯盟(AUKUS)。

 

QUAD具有三重遏華目的。一是在印太區域拉起圍堵中國的地緣政治新月鏈,二是以所謂“新基建”取代中國的“一帶一路”,三是打造孤立中國的新技術新產品供應鏈。但顯然,QUAD中的澳印兩國只是配合美國的地緣政治支點,沒有足夠實力落實“新基建”和“供應鏈”。因此,QUAD對付中國的核心力量是美日兩國。由於美國是對華戰略的主導者,而且拜登政府意在打造多系統多層次的反華同盟圈,因而QUAD中的日本是真正的反華先鋒。

 

AUKUS則是美國組織的“撒克遜反華”硬核聯盟。美國不惜冷落加拿大、新西蘭兩個“五眼聯盟”國家,無懼得罪法國(搶奪法澳潛艇合同)和歐盟,凸顯AUKUS是美國印太反華的“尖刀”。不過,美英協助澳大利亞發展核潛艇,是將澳大利亞推到了反華第一線。

 

而在澳大利亞、印度和英國都加入到美國導演的印太反華大戲中後,向來為美國反華棋子的日本,也前所未有“膽壯”。因此,政治立場有些“葫蘆提”的岸田文雄把對付中國視為他的“首要任務”。岸田文雄在中日關係上還說過更多過頭狠話。他公開宣稱對中國在外交和經濟方面的“侵略行為”深感震驚,強調“台灣是中美對峙的前線”。他甚至揚言要建立針對中國和朝鮮等潛在敵國的導彈打擊能力,並表明要推動修憲,設立處理“人權問題”的首相輔佐官,等等。

 

其實很虛妄!岸田文雄只是政治傳聲筒,發出的是背後反華大佬的聲音,折射的是日本極端右翼的政治光譜。所以,不管是岸田文雄還是其他人成為自民黨總裁並出任日本首相,都注定會組建反華內閣。只要美國繼續推進QUAD和AUKUS,日本就會毫不猶豫地配合美國。相比澳大利亞有些懵懂和顢頇的悲情和傲慢式反華,日本反華的主動性更強,甚至認為趕上了反華好時代。

 

日本有侵略中國和亞洲鄰國的戰爭“原罪”,對中國戰略實力超越自己耿耿於懷。日本狐假虎威中夾雜著私心雜念:一方面因為難消罪業的侵略歷史而惶恐中國強大對日本構成現實威脅;另一方面借力美國企圖修憲實現國家正常化,染指台灣試圖恢復戰前大日本帝國的夢想,給中國統一制造大麻煩。

 

前首相安倍晉三曾經趕上美國奧巴馬時代的反華黃金時代,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和跨太平夥伴關係協定(TPP)上和美國配合很好。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優先”讓美日黃金時代黯然失色,儘管安倍不惜討好特朗普,但安倍的“君子豹變”並未換來特朗普政府的真心。特朗普和西方盟友普遍交惡,安倍後期開始改善對華關係,疫情時期迎來一段中日和合好時光。菅義偉時代則趕上拜登政府結盟反華的“美國回來”,日本政府又開始轉向反華。

 

拜登政府將印太戰略作為重點,形成QUAD和AUKUS,日本右翼“見獵心喜”,岸田文雄正當其時,作為“派閥”政治妥協出來的政治人物,岸田文雄只能以更加反華的態度迎接美日合作的另一黃金時代。

 

這個時代是屬於日本右翼的,不屬於岸田文雄,如果岸田抓不住所謂的反華機遇,會被逼宮下台或像菅義偉一樣主動逃離是非之地。然而,美日黃金時代的金成色也值得懷疑。阿富汗撤軍和AUKUS聯盟讓大西洋兩岸關係疏遠,拜登的“美國回來”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並無本質區別。此外,中美關係也在和緩,拜登聯大講話明確表示對華不謀求“新冷戰”;兩國氣候領域的合作也有進展。因此,作為反華棋子的日本,若把握不好中美博弈的節奏,受傷的還是自己。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