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04 歷史與文化
(一)
讀了10月21日張曦娜在《聯合早報》的專欄文章《南洋老餅乾》,漲知識的同時,也誘發一些感觸。想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在中國很火的康元餅乾,當時不知道它是新加坡品牌。二十多年前我來到獅城,發現超市裡也有康元餅乾,瞅了廠址才恍然大悟。
(康元餅乾。作者供圖)
很多年沒吃康元餅乾了,看了《南洋老餅乾》一文後,就去超市搬了一大聽康元餅乾,各種口味拼裝,沉甸甸的一大罐,也不知能不能吃完,大概這就是衝動性消費吧,但一點也不後悔,畢竟它喚起了一段記憶。
康元(KHONG GUAN)創立於1946年,至今已有75年的歷史。創辦人是周子敬(1916-2001),他在南洋有“餅乾大王”之稱。周子敬年輕時曾在陳嘉庚的謙益餅乾廠工作,得到陳嘉庚的賞識。他在“謙益”學到了制作餅乾的技術,後來自己也學著做餅乾,沿街叫賣,慢慢發展成餅乾工廠“康寧”。從早期的康寧餅乾廠再到1946年重新創建的康元餅乾廠,一路壯大。
1983年,康元集團在深圳蛇口工業區成立了遠東餅乾廠(中國)有限公司,隨後又相繼以獨資或合資的方式在上海、天津、成都、鄭州等地開設了多間工廠,一時間,康元餅乾風靡中國。至今,我還記得,康元餅乾的包裝是玻璃透明紙,有多款夾心餅乾,那時年輕,很喜歡奶油、巧克力、花生等夾心餅乾;現在不同了,最怕甜膩濃郁的夾心餅乾,偏愛簡單的康元馬里餅(Marie)。康元有一款提子餅乾,夾了葡萄乾,有一絲甜蜜,又不過分,倒是挺好。
南洋還有一種冉花餅(小花餅),餅乾上點一個奶油扭花,很小粒,粉的、黃的、綠的、白的,五彩缤紛,一派童趣。因狀如肚臍,故亦稱“肚臍餅”。多年前我陪一位長輩去新山,她對別的沒興趣,臨走買了一大罐冉花餅回來,我當時不解。
(作者供圖)
康元餅乾廠現在的地址在西部文禮,不過在巴耶利峇一帶麥打葛路(MacTaggart Road)還有一幢康元工業大廈,靠近大成(Tai Seng)地鐵站,它是康元餅乾廠的舊址,建於1952年,幾年前翻新重建,保留了原有的外貌,格調不俗,榮獲了2018年市區重建局頒發的修復與創新獎。這幢狹長的建築,在三條馬路的交會處,仿佛巴黎的某個街角。目前Alchemist咖啡館就設在這幢大樓的頭部,既有工業美,又有時尚感。我某個周六過去,生意興隆,一座難求,只能打包一杯帶有水果香的黑咖啡,這款是服務生推薦的,確實好,難怪外面站了這麽多等候的客人。
說到餅乾,那就不能不提小時候吃過的“萬年青”蔥油餅乾,上海康泰食品廠生産,價格偏貴,不能常吃,也就愈加覺得好。70年代的萬年青真是酥香,一咬就咔嚓,捂住嘴,一陣竊喜。後來質量越來越差,是老師傅的技術沒有傳下來還是別的原因,實在搞不明白。
其實,這些年,我常吃的是明治蘇打餅乾、McVitie’s消化餅、蘇格蘭Shortbread(前兩種價廉物美)。不過,心裡時不時還會牽挂康元、懷念萬年青。
(二)
(作者供圖)
7月14號,我們一行三人去了巴耶利峇路上段的“好的機制㗝呸粉廠”(㗝呸,是馬來語咖啡kopi的發音。在南洋,咖啡店也被寫成㗝呸店),消磨一下午,享受老南洋的咖啡時光。同行的A君和老板蔡忝臻、老板娘胡麗卿是朋友,疫情期間訪友聊天喝咖啡,真是大歡喜。
蔡先生告訴我們,這間店是他父親上世紀40年代末或50年代初開的,具體哪一年他也不確定,後來找到一張1953年的收據,所以保險起見,他就說自己的店開於1953年。那個年代都是“前店後坊(廠)”的模式,他們的咖啡烘焙作坊,是“廠”也是“店”。早年,本地有不少烘焙南洋咖啡豆的工廠,每家的咖啡烘焙各有訣竅,口味也不盡相同。隨著大型機械化生産時代的到來,小型咖啡粉廠生存艱難,有的搬遷,有的升級,有的轉行,有的關閉,大概“好的”是唯一仍開在戰前老店屋內的炒咖啡豆工廠。
“好的”前店,進門右側打造“懷舊一角”:老式咖啡機器、沖具、杯具、包裝盒、包裝紙等等一應俱全,古色古香,一踏進店裡,仿佛步入時光隧道。我們三人中的B君是個工作狂,難得把他拖出來休閑一下。B君癡情咖啡,幾年前和他去意大利旅行,每天要喝五六杯咖啡,有時學當地人站著喝一杯濃縮咖啡(和坐在店裡喝價格不同),我不敢多喝,只能“陪站”。B君懂咖啡,他覺得“好的”的招牌“愛心”咖啡很順,屬南洋咖啡的上品。我雖是咖啡外行,但細品,居然有一股淡淡的人參味。有些老普洱帶有參香,沒想到咖啡也有參香。據店主說,他們家不同的咖啡帶有不同的香味,除了參香,還有巧克力香、奶油香、堅果香等等。
(作者供圖)
蔡老板忠厚踏實,老板娘思維敏捷,兩人各有所長,配合默契。他們一直探索新品,開發了便攜式挂耳咖啡,又嘗試冷泡健康咖啡,玩得很開心。在咖啡粉的包裝上也與時俱進,安裝一個單向閥,空氣只出不進,排出袋裡的二氧化碳。
也說不清是進步還是什麽,新加坡老店的命運令人擔憂,以餐館為例,前些年“老福源記”、“李貴”相繼關閉,這兩家我以前常去。2019年,Glory也關閉了,這是蔡瀾最喜歡的店,有一年陪他去,遇上雷暴雨,他還是堅持去,吃完又買了十支烤烏打帶上飛機回香港。
去年陳福成餅家打算結束生意,幸運的是,獲續約一年尋找接班人,一年後還是撐不下去,日前正式宣布將在今年11月底歇業。“真美珍”咖啡和西菓店結業三年後,最近重新裝潢開業。可能一直有一種老店情結,所以也就特別珍惜眼下的“幸存者”,時不時會去“寶源”餅家和“泰利”餅家買一盒豆沙餅,去老組屋裡的“麗娜西菓貿易”(亞歷山大村小販中心附近)買印尼傳統糕點(黃金糕、木薯糕和九層糕),讓味蕾留下不滅的記憶。
(作者是旅居新加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