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29 美國
2021年,拜登政府沒有讓中美關係好轉,反而讓雙邊關係更加緊張。
現在看來,拜登比特朗普還特朗普。因為拜登不僅繼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關稅政策,而且將更多中國企業納入“實體清單”。拜登政府還在涉台涉疆涉港問題上對華步步緊逼,不僅出台涉疆法案禁止進口新疆商品,而且還採取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手段打造各種反華盟友圈。盡管兩國元首11月份實現了線上峰會,但雙方連最基本的聲明都沒有,只是兩國元首的各說各話。
糟糕的是,2021年年底,拜登政府正在採取更激烈的反華手段,讓中美關係走進新的對抗年。
(圖片來源自網絡)
除了涉疆法案,美國參議院近期還通過超過7000億美元的《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含多項提升與台灣軍事交流的項目,甚至包含邀請台灣參與2022的環太平洋軍演。美國發射的星鏈衛星甚至靠近干擾中國空間站。所以,拜登時代的反華正從策略手段上升為戰略維度,構築從全球甚至外太空的立體反華網。
在此背景下的兩國關係,在新的一年不會有新氣象,只會導致兩國關係疊加式的對抗。
拜登政府面臨著政黨惡鬥的內政困擾,以及難以擡升的民意支持。這屆民主黨政府將迎來艱難的中期選舉,搞不好拜登總統就會“跛腳”。故而,在美國政媒和民間一邊倒的反華浪潮下,拜登只能反華而無他途。須知,即使在中美關係相對穩健時期,反華也是兩黨大選和中期選舉的不二選擇。何況,中美關係到了極端競爭的危險時期,拜登政府很難改善對華關係。
疫情之下,美國不僅難逃抗疫無能的難堪,也難化解美國陷入尴尬的産業鏈和供應鏈迷障。因此,疫情越是嚴重,美國國會就會無端滋生讓中國承擔疫情責任的逆流。拜登政府要擺脫比特朗普更糟糕的抗疫政績(拜登任期內疫情死亡人數已經超過特朗普任期),污蔑中國就成為拜登甩鍋的理由。諷刺的是,面對美國洶湧的奧密克戎疫情,白宮已經表示聯邦政府無能為力,要求各州承擔責任。
拜登對華極端競爭的態勢下,美國反華已成慣性難以“刹車”。而且拜登政府也沒有反華“急刹車”的願景,最多是基於自身利益要求中國合作的“點刹”。美國極端反華壓力下,中國又如何配合美國進行“合作”?美國的對華倨傲和焦慮交織在一起,中國也習慣了讓美國進行反華表演——所以,2022年的中美兩強博弈,還會有激情四射的火花。
這種對決既非當年深度利益攸關下的摩擦,更不是奧巴馬時期對華地緣政治(亞太再平衡戰略)和地緣經濟(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雙向擠壓,而是兩種制度兩種模式的激烈對撞。因而,美國反華的手段是系統化全球性的,不僅號召整個西方世界對抗中國(如將人權作為武器號召盟友反華,再如召開民主峰會揭批中國),而且利用香港、台灣和新疆問題制華,更在印太區域設置地緣政治支點圍堵中國。經濟層面,美國不僅繼續對華貿易戰科技戰,而且還在設立美國主導孤立中國的全球供應鏈斬斷對華産業鏈和供應鏈的聯繫。簡言之,政治上組團反華,經濟上斬斷利益攸關紐帶,這樣的中美對決是朝著完全脫鈎的方向博弈——這是最危險的。
當年美蘇爭霸,就是因為雙方沒有經貿聯繫,所以才有美蘇“冷戰”。如果中美完全脫鈎,那麽中美之間就面臨著“冷戰”風險——拜登政府所謂對華不會“新冷戰”的說法,就是虛妄之言。世界上兩個國家的博弈,若一方採取和另一方脫鈎的方式,結果必然是失控的——拜登政府正將中美關係推向危險極點。
現在的中美關係或者說中西關係,已經變成了兩種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的競爭。簡言之,是“東方”和“西方”誰佔上風的問題。所以,美國極度焦慮,西方極度不安,因此拜登反華或著結盟反華具有和中國決戰的意味。從目前的態勢看,拜登治下的美國政府沒有和中國和解的意願,所謂“共存”和“合作”,要麽是美國政客的言不由衷,要麽是美國政府的投機取巧。除非美國反華招數出盡且被中國逐一拆招,除非西方世界撕裂美國成為孤家寡人,拜登政府的反華執念不會改變,美國遏華的偏執也不會緩解。
2022年,中美對抗是主旋律。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中國出招應對自是應有之義,但更關鍵的還是強化內功完善自我。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