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0 亞太
(圖片來源自網絡)
1月初,地處亞歐大陸內陸中心地帶、一向相對風平浪靜的哈薩克斯坦,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繼而發生了嚴重的騷亂與衝突,引起全世界關注。
1月2日,為抗議液化石油氣價格飙升,哈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遊行。在抗議中,逐漸有人提及要求政府下台,乃至喊出了譴責前總統、可謂哈國“國父”的納扎爾巴耶夫的口號。緊接著,示威民眾與軍警爆發衝突,警方射殺了數十位抗議者,而軍警據傳也有多人遇害。不久後,俄羅斯等與哈國簽署“集體安全條約”的國家的部隊,“應邀”前來哈國“援助”哈政府。
這場肇始於反對油氣漲價等經濟動機的抗議,為何迅速演變為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衝突?衝突反映了哈國哪些深刻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這場衝突又會將哈國帶向何方?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成立於蘇聯解體後,國家地廣人稀,國內油氣資源極為豐富,是一個資源輸出型國家。自哈國建國以來,經濟長期保持較快發展,國民在經濟中受益也較為均衡,人民幸福感較高。
同時,其“國父”納扎爾巴耶夫長期在哈國實行威權主義統治,一度甚得民心。納氏雖然已於2019年辭去總統職務,但實際上仍然掌有大權,凌駕於現政府及領導人之上,俨然“太上皇”。納氏的親屬子侄們也佔據哈國大量要害機構職務及各種“肥差”,掌控著哈國的政治經濟命脈,成為哈國盛行的腐敗行為的主要參與者。而其他官員也上行下效,裙帶之風盛行。這讓哈國民眾逐漸變得不滿。
哈國經濟雖然在中亞各國中一直表現較好,但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極大地衝擊了哈國經濟。新冠爆發以來,哈國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民眾生活困苦。而政府操作的油氣交易市場化改革,造成油氣價格大漲,讓民眾本已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
此外,為平衡中俄兩國在哈國的影響力,納扎爾巴耶夫和現任哈總統托卡耶夫也一直在引入西方及土耳其等國的勢力,允許各種NGO在哈國建立。這在客觀上助長了哈國國內反對勢力的發展壯大。
(圖片來源:REUTERS)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抗議爆發了。但令人驚訝的是,抗議並沒有朝著和平理性的方向發展,而是迅速演變為暴力衝突,迄今已造成至少數十人死亡。這據說是因為,本次抗議刺激了哈國政權內部的權力鬥爭,納扎爾巴耶夫派系為維持權力,利用了本次示威遊行,雇傭、鼓動人員混在抗議者中,攻擊代表托卡耶夫派系的現政府,因此釀成了這些被雇傭者與軍警的武裝衝突,而非那些和平示威民眾與軍警之間的衝突。這也可以解釋,一向較為和平、也沒有武裝反對派的哈薩克斯坦,為什麽在本次事件中發生了這麽多人死傷的悲劇。
哈薩克斯坦雖深居內陸,但其位於歐亞大陸中心地帶,且領土廣袤,因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對俄羅斯來說,哈國更是關乎其安全和穩定的“後院”。俄羅斯在哈國還有類似於“飛地”性質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這也是俄羅斯立即派兵干預哈國局勢的重要原因。又因哈國是獨聯體的重要成員,所以獨聯體的“集體安全條約”各簽約國也都派兵到哈國“平叛”。
而哈薩克斯坦的安危,也關係到中國的國家利益。哈國鄰近中國的新疆地區,又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因此中國也對哈國局勢頗為關注。對中國來說,一個穩定繁榮的哈薩克斯坦,是最有利的,中國最不希望哈國發生動蕩。中國不會像俄羅斯及集安條約國家那樣出兵,但也會採取外交、經濟等手段幫助哈國政府穩定局勢。
而對西方國家而言,一方面由於“政治正確”而必然支持各種抗議活動,但也不希望哈國發生流血衝突和動蕩。西方現在仍然為疫情所困,地緣政治上也更多關注烏克蘭等地的問題,無暇顧及哈國。所以,西方各國現在仍然是一種觀望態度,而不會過多介入哈國局勢。
在本次衝突影響下,哈薩克斯坦未來將走向何方,目前尚不明朗。雖然在哈國軍警及外來的俄軍等武裝力量的彈壓下,哈國應不會發生“變天”的情況,但也不意味著一切都將歸於平靜。哈國在經濟、政治等各領域的沉疴與新疾引發的動蕩,不可能僅靠暴力就可平定。納扎爾巴耶夫銅像的轟然倒塌,意味著沒有任何統治者可以永享安定。哈國在平息暴力之後,還需正視民意、傾聽民聲,建立民主法治的體制、完善經濟可持續發展與公平分配機制,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作者是旅歐國際政治研究者,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