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我所經歷的香港亂局

時間:2019-10-08 港澳


2019年的夏天,香港發生的一切,震驚全世界。


這幾個月,筆者一直在示威現場採訪,觀察局勢的最新發展和不同政見人士的情緒立場變化。抗爭不斷,暴力升級,訴求聲此起彼落。每當示威結束,群眾和警方陸續離去,大街小巷空空如也,剩下街上混亂過後的痕跡:路障、磚頭、鐵支、口罩、垃圾、催淚彈殼。平行時空裡,夜,異常沉默,只有空氣中仍然嗆鼻的催淚粒子,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發生過什麼。


此時,城市彷彿等待著絕處重生,在黑暗中盼望著黎明的到來。


常態化的示威沒完沒了


超過一百天了,示威成為香港常態。有人陷入情緒嚴重困惑,有人習慣了這種非常態的“常態”,有人不想再捲入唇槍舌戰,有人受夠了決定站起來發聲。社會撕裂前所未有地嚴重,伏爾泰的名句“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會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常常掛在口邊,但因意見不合而“私了”的事件天天上演。



政府動用《緊急法》“止暴制亂”。地鐵停運,商場關門,超市停業,銀行休息。然而,《禁蒙面法》實施下,情況並未見好轉。示威者的“五大訴求”升級為“六大訴求”,“勇武派”沒有停止打砸燒破壞,警方武力驅散清場抓人,政府發聲勸喻譴責,示威者不滿再上街。惡性循環繼續循環,沒完沒了。


內地朋友不解:難道香港真的有那麼多暴徒嗎?外國朋友疑惑:半年前還繁華平靜的國際城市,是什麼點燃了暴力之火苗?


香港人慨嘆:我們的“香港”,還回得去嗎?


真偽難辨 “非黑即白”


今天的香港人,出門前常常看著衣櫃發呆。什麼顏色才能免於恐懼?黑色,被認定是示威者。白色,被標籤為“打人的白衣人”。黃色,被罵是“黃屍”同路人。藍色,被示威者視為“支持黑警”。有一次,一個朋友穿了灰色衣服,被其他人調侃為“明哲保身的騎牆派”,令他哭笑不得。


漸漸地,越來越多人自行“滅”了聲。



亂局之中,似乎已經沒有“中立”“客觀”可言。如同尼采所說:“世上沒有事實,只有詮釋。”在信息不對稱的資訊汪洋裡,我們幾乎看不到真相的全貌,卻被所謂的“事實”操縱。人們被情緒和立場主導,大多數人只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所謂事實,選擇性傳播他們相信的所謂事實的消息,然後把自己的信念進化為不能被質疑的“信仰”。


非黑即白,其實很傻。有一句話,叫做“萬物皆變,並無永恆的事實,亦無絕對的真理。”有人以為,保持“中立”可以置身事外,不涉及風波,偏偏被兩邊夾攻針對,兩邊不討好。


7月21日那天,有朋友在社交平台寫道:“在中聯辦大樓外潑墨塗鴉的是暴力行為,應被譴責;元朗打人的白衣人的所作所為同樣暴力,也要被譴責。”結果“黃絲”批評:“中聯辦大樓是死物,元朗白衣人打的是活生生的人,兩者怎麼可以相提並論?”“藍絲”罵道:“元朗白衣人只是保衛家園,但污損中聯辦大樓和國徽就是侮辱國家主權,這才是真正的暴力!”“黃絲”認為他“藍”,“藍絲”覺得他偏幫“黃”。


傳播假新聞假消息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真的不了解事實的人,另一種是知道真相而因個人立場或利益而刻意散播謠言煽惑他人。


踏入10月,不同政見人士的對立仇視情緒似乎更趨嚴重。警察開槍致受傷男生情況危殆是真的,警員被示威者圍毆扔磚頭鐵支汽油彈也是真的。的士司機先撞向人群致有女生昏迷雙腿骨折是真的,司機其後被多名蒙面人以鐵支利物“私了”浴血馬路也是真實的。只不過,有些人只是截取前半段影片大肆譴責,有人只看到後半段影片就批評大罵下結論。就算看到影片的全部,很多人也只會合理化自己支持的一方,然後加以詮釋傳播。


“中立”不等於沒有立場,但預設了立場,就會失去理性。這段時間,只要你“黃”“藍”立場觀點不清晰,不站邊就會被人唾棄責罵。示威者有一句常用的宣傳理念:“黃藍是政見,黑白是良知”。其實,無論持有什麼政見,每一個有情緒的人,都應該仔細審視反思。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理小學生都懂。當有些人在取笑他人可悲地被洗腦時,有沒有想過,其實自己可能也是被“洗腦”的一群?


遲鈍港府缺撲火智慧 群眾乏多視角反思


香港的亂局因修訂《逃犯條例》而起,修例的原意是為填補法律漏洞,結果卻引發了一場不可收拾的大風波。這條所謂的“導火線”其實很長,偏偏當局一直沒有把握時機,錯失了很多可以斬斷“導火線”的重要時間點。


筆者在6月中就撰文提出,港府當務之急是要避免進一步激化矛盾,建議政府尋找合適的切入點、人選和時機,儘快安排與不同團體代表對話溝通,並應阻止警民間的對立情緒惡化。結果,一句遲遲沒有開口的“撤回”,拖了整整三個月,然後才迎來真正的溝通平台。



推出措施之時缺乏溝通,大勢上缺乏把握,時機上缺乏研判,危機管理上缺乏撲火智慧。該放軟身段時不放軟,該強硬實施措施時優柔寡斷,最終騎虎難下,平息不了風波,更將一些原本溫和立場的市民推向兩個極端,甚至令示威者將矛頭指向警隊。


筆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警察其實並不關心政治。他們甚至坦言,沒有詳細研究修例事件的內容細節。對他們而言,警察就是執法者。無論政見如何,誰違法他們就抓誰。然而,示威者批評警察使用過份武力,警察反駁,示威者不犯法,他們不用逾百天超時工作還要忍受被罵“黑警”。示威者解釋,和平表達訴求沒有作用,所以他們要把暴力升級;警方強調,美化暴力行為不等於不違法。



過去,筆者一直站在警察和示威者中間採訪觀察示威,後來分別嘗試從警察和示威者一方觀看整件事。不同的視角,截然不同的感受。風波開始至今,警方已經拘捕了超過2000人,其實,現在街上暴力示威者的人數正在減少,但暴力程度卻在升級,一些核心暴力示威者犯法後仍逃之夭夭。更令人遺憾的是,似乎有越來越多“和理非”的市民轉向同情和認同暴力激進的示威者,不僅僅沒有換位思考審視這場風波,甚至對暴力示威者圍毆政見不同者的行為視而不見。


香港是個法治社會,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以暴制暴不僅僅不能解決問題,更會破壞香港長期信賴的核心價值。示威者提出的訴求中,還包括無條件釋放被捕的暴力示威者。其實很多人心裡知道不可行,卻因不想與其他人割席而盲目支持。



緩和社會氣氛和令社會更撕裂,可能只是一線之差。首場社區對話結束後,政府接下來應加大力度安撫社會的情緒,令緊張的局勢降溫。原定於11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的提名期已經展開,本屆立法會最後一個立法年度也將在本月16日復會,作為香港政治體制重要的組成部分,政府必須竭盡全力確保立法會會議能順利復會,區議會選舉能如期舉行。如果因目前的亂局破壞香港的政制發展,帶來的蝴蝶效應不堪設想。此外,警方應如何對準問題本質,從打擊根源入手?這都考驗著他們的智慧和能力。而對群眾而言,如果各方繼續被情緒立場操控而無法克制冷靜下來,恐怕我們將真正失去那個曾經熟悉的香港。


試想想,如果香港真的被“攬炒”了,誰又會是得益者?


“港獨”是偽命題 不應深化兩地矛盾


筆者經常在微博發佈關於香港的新聞,近期有網民在筆者後台留言:“我已關注你好多年了,但因為這場風波,我對香港人徹底失去信心。既然香港人要‘獨立’,對不起,我決定取關所有香港人的微博了。”



筆者很想告訴他,愛國愛港的香港人大有人在,不少示威者也清楚明白“港獨”是個偽命題。只不過,“一國兩制”之下,部分激進港人和內地人產生了隔閡誤會,有些人卻趁機擴大這種隔閡,把香港這場風波歸咎於示威者要“獨立”。


“港獨”和“本土”是不同的概念。“真本土”深知,本土意識與國民意識並無衝突,他們沒有分離意識的傾向,更清楚明白香港是隸屬中國不可分離的一個特區。只有極少數“偽港獨”把變質的“本土”理解為與“國民意識”對立的碰撞。


曾經罵內地人“蝗蟲”的只是很小部分的香港人,正如內地人現在看到的極端“勇武派”也不代表主流香港人。風波之初,部分香港人只是因為不了解內地司法制度而對其產生不信任。不過,事態發展至今,似乎已進一步激化了兩地間的誤會和矛盾。香港年輕人被冠上“廢青”“蟑螂”的稱號,極端示威者的言行更在兩地間產生嚴重矛盾和仇視情緒。


客觀地說,香港和內地從來都是高度的利益共同體。最好的發展模式,必定是讓香港繼續保持“高度自治”,但前提是不得破壞“一國兩制”原則的底線,政治上不可以與國家對立,然後才是“港人治港”。


回到香港的亂局,我們切忌單一孤立地看待這場風波。管治問題、青年問題、經濟民生、房屋土地、政治體制等等,很多深層次矛盾赤裸裸地盡顯無遺,當中更有暗流湧動,讓當權者再也無法迴避。



立法禁止蒙面猶如在危機關頭注射的一支強心針,但絕不可能令“病危者”起死回生。香港需要浴火重生,在複雜而多變的環境下,要解決香港的危機,必須實實在在讀懂當下。只有清醒沉靜的人,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化解亂局的曙光。



(作者是鳳凰衛視高級記者,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三策智庫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