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2-28 歷史與文化
2020開年,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及其周邊縣鎮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簡稱“新冠肺炎”,世界衛生組織為此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疫情蔓延全國31省市和港澳台地區,情況嚴重,引世界各方關注。截至2月28日15時,全中國累計確診78961病例,累計死亡2791病例。
中國凝聚全民力量,堅決防控、阻擊疫情。其中宣導、啟迪民智,齊心團結,一致抗擊“新冠肺炎”,至關重要。這期間,“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口號不絕於耳,遒勁有力,激勵人心。
其實,不僅限於硬核口號,防控疫情的標語橫幅、微視頻、激勵歌曲、電視台元宵晚會的詩歌朗誦、日本馳援物資包裝箱上的慰藉詩句,都展現了漢語言文字強大的表現力,為抗擊疫情的戰鬥注入正能量。
標語橫幅,警醒群眾
(圖片來源:Twitter帳號@luoshanji)
中國地廣人眾,宣導抗疫須要深入民心。一些地方鄉鎮張掛起防疫宣傳標語橫幅,上面大字書寫:“戴口罩總比戴呼吸機好,躺家裡總比躺ICU強”;“發燒不說的人,都是潛伏在人民群眾中的階級敵人”;“不聚餐是為了以後還能吃飯,不串門是為了以後還有親人”;“今天到處串門,明天肺炎上門”;“出來聚會的是無恥之輩,一起打麻將的是亡命之徒”;“串門就是互相殘殺,聚會就是自尋短見”;“今年過年不串門,來串門的是敵人,敵人來了不開門”;“老實在家防感染,丈人來了也得攆”。
這些標語“土裡土氣”,也“冷酷無情”,但警醒人們戴好口罩,不串門,不聚會,有病就醫,卻是那麼“接地氣”,大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還得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之概!
深情旋律,感人肺腑
(圖片翻攝自公益歌曲《武漢伢》MV)
一曲《武漢伢》,通過武漢人對鄉土風物人情的憶述:“街道口的風,撩醒了夏蟲”;“熱乾麵糊湯,一樣的吃相,海角天涯,流淌唇齒香”;“黃鶴樓的詩,爛熟在嘴巴”;“江漢路的雨,淋過你幾回”;“一把蒲扇,挺得過炎夏”;“故鄉的土,親吻過腳丫”——深情傾訴對“病中武漢”的疼惜與美好祝願,期待她能挺住這一刻。
是的,“武漢只是被按下暫停鍵,熱鬧被病毒藏起來了”;“疫情從武漢到全國,支援從全國到武漢”,“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種愛,都刻進武漢的心臟”,呼喚“把武漢還給我們,把我們還給武漢”;“別怕,再等一等。等這個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鍵,等地鐵里的人多到擠不上這一班,等大排檔里的人吵到必須扯着嗓子說話,等武大看櫻花的人比櫻花還多,等過早搶不到最愛的那碗熱乾麵,等汽車把二橋頭堵得望不到頭,我們可以笑着飆一句:我信了你的邪。武漢,我們等你,也請你們,等等武漢。”(註:上述文字摘引自微視頻《武漢莫慌,我們等你!》旁白)誠摯的語言,深情的旋律,感動萬千人心!
詩情話意,激揚志氣
(圖片翻攝自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台元宵節特別節目)
2020年央視元宵特別節目,表演藝術家們深情頌讚醫護人員的無私付出與自我犧牲,譜寫“大愛無疆,大醫蒼生”:“這是一次次怎樣的請戰/不計報酬,不論生死,請領導批准/不約而同按下心心相印的手印/以生命高貴的鮮紅/在阻擋病魔的五指峰間逆行”;“你的崗位就在ICU病房/厚重的防護裝備遮住了你的面容/24小時不間斷重複一樣的動作/救人 救人 救人/你每天休息僅2個小時左右/累了困了,躺在座椅上休息片刻/你躺在座椅上的樣子/讓人看着心疼/連身上的防護服都沒有脫掉/穿着成人紙尿褲爭分奪秒/連續12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你怕吃了喝了一出病房/身上的防護服就浪費了/更要命的是還要費時費力再穿一回/只好憋着、扛着、熬着”。
深沉的敘述,鏗鏘的語音,回蕩在空無一人的觀眾席:“朋友,在中國,在你身邊/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你看見了什麼,記住了什麼/你為什麼感動/又為什麼徹夜難眠?”啟人深思之餘,萌生衷心的感佩:“每當生命遭遇嚴冬/白衣天使就是春風天使的化身/生死路上/你一行行逆行的腳步就是一次次的衝鋒/把兇險留給自己/把健康留給中國百姓/雖然你戴着口罩/你的樣子我們會記得一輩子/你是父母的孩子 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是我們最親的人/你的安危讓人揪心/你的勞累讓人疼心/你的付出讓人暖心/你的職業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敬重和愛重”。
與此同時,堅強的信念油然而生:“天地間總有一種力量/總與我中華兒女血脈相通 生死與共/它在大難中生根 苦難中磨礪 艱難中長成/它以眾志成城彰顯山河志/它以萬眾一心凝聚家國情/這就是中國精神/戰無不勝的中國精神”;“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萬里長江澎湃而來/百折不撓與生命同行/萬里江山巍峨聳立/砥柱中流與文明共存/中國阻擊戰/必將為2020愛你愛你/而刻骨銘心/中國阻擊戰/終將贏來春回大地/播撒芬芳勃發生命”。(註:上述詩句摘引自2020央視元宵特別節目詩歌朗誦《相信》和《中國阻擊戰》)
友邦慰藉,情深意重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友邦日本不僅及時捐贈防疫物資,還捎來情深意重的慰藉。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局捐贈口罩和紅外體溫計包裝箱上最先寫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語出盛唐時期日本權臣長屋王贈送大唐高僧袈裟的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表達了“不分地域,共赴患難”的情懷。
接着,日本NPO法人仁心會和日本湖北總商會主導募集捐贈武漢疫區防護服的包裝箱標籤上書“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八字(語出《詩經·秦風·無衣》),以表達日本華僑華人與祖國疫區人民同在、共披“戰袍”與病毒戰鬥的情感。
再有日本舞鶴市給友好城市大連捐贈抗疫物資,引用了唐代王昌齡《送柴侍御》其中兩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借詩歌蘊涵意境:“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需在意身處兩地?”表達“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圖片來源:鳳凰網)
近有日本富山縣捐贈遼寧抗疫物資,附上了一首詩:“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詩歌化用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形象比喻兩地人民情同兄弟姐妹,同心同德,克服疫情,切盼春回大地。
日本友人引用中國古典詩詞,優美雋永、貼心意長的慰藉話語,刷屏朋友圈,引發熱議,有人甚而心存嫉妒,感覺“被打臉”了。其實,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情境吻合,化作深厚人文關懷與至誠祝福,這是自然不過的事。
漢語言文字的表現力何其強大。感謝語言文字工作者、文學藝術創作者、表演藝術家,為緊張、嚴酷的抗疫氛圍,注入暖流、能量、精神、希望……
(作者是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