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3-09 非洲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外交關係,其中與非洲大陸54個國家中的5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在中非合作大踏步向前進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很多非洲人開始用懷疑,甚至是厭惡的眼光審視中國所做的一切。其中主要原因有二。
部分短視華人抹黑華人群體形象
排華的原因,從內部來看即中國人在非洲相關所在國家從事商業、工作活動中對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生計產生不利影響。比如,華人到非洲從事低端產業,直接形成與當地老百姓爭利;高端產業發展沒有及時與當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媒體進行溝通,形成信息壁壘。這是很多非洲百姓,特別是底層老百姓,在缺乏良好溝通管道的情況下,選擇仇視華人的原因。
(中國幫助非洲修建坦贊鐵路)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人在非洲修建坦贊鐵路,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國人的足跡踏上非洲,中國人的身影對非洲老百姓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但通過與一些在非洲出生的二代和三代華人交流,聽到了更接近當地老百姓的意見和回饋:非洲當地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通常是十分反感那些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華人企業。
某些短期謀求發展的華人企業或者個人,在破壞非洲當地環境、違反法律的情況下使用不可告人手段謀求短期利益回報,這樣的做法即抹黑又拉低了華人群體的整體形象,在他們離開後會給那些已經長期扎根在非洲的華人同胞帶來更多的麻煩和障礙。
希望未來華人群體在非洲發展應注意華人整體形象,在經商、工作的過程中多做有利於整體華人形象的公益項目,並與當地媒體多交流合作,讓華人群體的聲音能夠真正打入到當地老百姓的內心,而不是走過場式向政府部門獻媚、邀功。
華文媒體難以抗衡西方強大媒體輿論
來自外部的因素,也是最主要影響華人形象的原因,即西方媒體對中國整體的否定、抨擊和污蔑。
非洲每個國家幾乎都有華人群體,自然也有華文媒體,但這些華文媒體通常只是把當地的信息翻譯傳播到華人群體中,而忽略了信息反向傳播。很多非洲人對中國和中國人並不了解,便容易對華人產生疑惑、誤會和抵觸。
非洲當地人大多通過西方媒體(共同語言)了解中國,但又有幾個西方媒體可以公正、公平報導中國呢?因此,他們接收到的信息以負能量為主,甚至還會二次加工進行演繹和傳播,給華人群體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平時,西方媒體一直抹黑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中國幾乎成為西方媒體眼中的“玩物”。很多西方媒體把新冠肺炎報導成“武漢病毒”、“中國病毒”,於是一些非洲的主流媒體、自媒體以簡單粗暴的方式複製粘貼到所屬的媒體公開發表。而中國本就不多的駐非洲記者顯得更加捉襟見肘,當地從事對外宣傳的華人媒體和團體更是微乎其微,並且很多華人不願意投入和融入到當地媒體群裡。沒有大量華人群體參與到現代的媒體輿論中,便很難與西方龐大媒體群睥睨。
在非洲不同社會階層當中,首先接觸到西方媒體的人群一般是中上層人士,他們同樣是國家公職、管理、經濟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在他們對中國認知還是一片朦朧的情況下,西方媒體對中國負面的報導最容易打進他們的腦中,對中國形成負面認知。那麼,對中國人的態度會產生直接影響——冷淡、刁難、歧視。
(西非海域上,一名非裔漁民在中國漁船上捕魚。圖片來源: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為什麼說外部因素是影響中國人在非洲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裡舉例: 非洲西部國家幾內亞比索,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在該國工作生活的華人總人數在200人左右,其中包括近十名援幾的醫療隊隊員,可以說中國人在當地經商、工作、生活,不會給他們帶來負面的影響,近些年,一些中國企業開始在當地進行海洋捕魚作業,與此同時,也在為當地人提供就業和納稅。然而,西方媒體開始報導中國人“竊取”當地漁業資源,使得經常使用臉書、推特的年輕人開始討厭、抵觸中國企業。
甚至因為真正了解中國的非洲人太少了,前不久還鬧出了笑話,一則“中國人食人肉”的新聞(圖片),在臉書上被瘋狂轉載,大批非洲人指責現代的中國人依舊在吃人肉。很多天后被證實,那只是泰國恐怖電影中的畫面,才逐漸解除非洲人對中國的曲解和誤會。
在“走出去”的大潮下,很多華人同胞選擇到非洲經商、工作和生活。但在很多非洲國家,中國人其實是被當地主流忽視、污蔑。用“遠香近臭”這句俗話來形容中國人在非洲的處境很貼切。
因此,在對外宣傳與西方媒體相比較薄弱的情況下,中國更需要一個“大眾式”的對外宣傳,即讓每一個生活在非洲的華人同胞參與到保衛、捍衛中國名譽的行動中,站出來為中國正名。
(作者是昆達研究院中方負責人,該研究院專注於研究非洲葡語國家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