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17 歷史與文化
中國琵琶大師劉德海4月11日下午在北京過世,享年83歲。當天晚上我看到福建南音名家蔡雅藝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幅劉德海題寫的《南音情緣》四個字,他的書法棒極了,想想老一輩藝術家的綜合修養真是好。這樣的藝術家,走一個少一個,令人扼腕。科技進步了,藝術也進步嗎?
說到劉德海,我腦海裡立刻就跳出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旋律,當然他彈《大浪淘沙》、《霸王卸甲》也沒得說,可我還是偏愛他的《草原小姐妹》,因為走過那個時代。很早以前,根據內蒙古草原龍梅、玉榮小姐妹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拍了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記得小時候看過,對裡面一首兒歌“天上的星星,星星多呀,星星多,不如我們公社的羊兒多”印象尤其深刻。1973年,劉德海和吳祖強、王燕樵合作,以動畫片故事為敘事基調,譜寫了這首琵琶作品,開了琵琶大型協奏曲的先河。那個年代,中國強調集體創作,不鼓勵個人成名。再譬如鋼琴協奏曲《黃河》也是多人合作完成的。
(芭蕾舞劇《草原兒女》劇照)
這部琵琶協奏曲的命運不是太順,幾經波折才得以上演。相比,以同一故事改編的芭蕾舞劇《草原兒女》(因為芭蕾舞男女襯托的關係,將原來的小姐妹,改為小兄妹)就幸運多了,推出後,全國各地競相模仿上演,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合肥的江淮大劇院,看過安徽省歌舞團的演出版本,那時不過十二三歲,恍恍惚惚覺得美,幾十年來都惦記著。後來,托朋友買到當年中國舞劇團的演出版本碟片,算是了卻一樁心願。
(黃貽鈞、劉德海與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員的合影)
1979年,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爾率領波士頓交響樂團訪華,與劉德海合作演繹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大獲成功。大家都知道,小澤征爾非常喜歡閔惠芬拉的二胡作品《江河水》,其實他也非常鐘意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儘管兩者的風格不同。劉德海也是最早和柏林愛樂合作的中國演奏家,1981年,黃貽鈞指揮了三場柏林愛樂樂團的演出,就包括了劉德海擔任獨奏的《草原小姐妹》。當然,指揮若是卡拉揚,意義應該更大。
劉德海去世的第二天早上,朋友傳來本地琵琶演奏家吳奕明先生撰寫的挽聯:持琵琶念佛永生極樂;藉空性授徒直證菩提。這副挽聯寫得實在好!吳奕明先生的父親吳繼宜(膺贊),是新加坡華樂的奠基者,一代琵琶宗師。2001年,吳繼宜80歲時,出版琵琶獨奏專輯,專輯裡收有劉德海的題詞墨寶。可見,劉德海先生與吳家是有交往的。
(作者是旅居新加坡作家)